beat365新春走基层丨黄海深处渔汛来——冬日直击深远海三文鱼丰收
来源:beat365中国 发布时间:2025-01-15 浏览次数:4259
beat365 新华社青岛1月14日电 题:黄海深处渔汛来——冬日直击深远海三文鱼丰收
新华社记者王凯
从山东日照出发,经过14个多小时的海上颠簸后,1月12日5时40分许,记者终于抵达离岸130多海里的黄海中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。漆黑的海面上有数点亮光,那是“深蓝2号”养殖网箱及其配套用于三文鱼初加工的工船。当天,工人们要开始收获三文鱼。
“三文鱼的养殖环境要求很高,找到一片适合的区域大规模养殖十分困难。但在我们脚下海域深处有一片13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冷水团,夏季水温在10至16摄氏度,非常适合三文鱼生长。”同行的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顾祺焕说,“深蓝2号”夏天下沉到30米以下冷水团位置,冬天再上升到水面,巧妙利用了这一大自然的“馈赠”,实现了我国在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类的突破。
6时许,记者乘橡皮艇登上工船。这时潜水队长王立宾已经穿上潜水服、套上潜水帽、扣上潜水镜、挂上工具袋……他和队友要在收鱼前下水,把渔网在水下布置好,把鱼聚集在一定区域,方便后续工船用吸鱼泵吸鱼。收鱼过程中,他们还要按照指挥有序控制吸鱼管道进鱼口大小。
“只要天气和海况适合就要下水,平均每天都要在水下工作六七个小时。冬天水温有时只有五六摄氏度,在水里待一会嘴都僵硬了,咬不住呼吸器,脚蹼也打不动,一上来腿就抽筋。但我们的工作决定着整个收鱼是否顺利,因此再难也会克服。”王立宾说。
7时左右,记者跟随王立宾的潜水队一起坐上橡皮艇,从工船前往“深蓝2号”。
波涛汹涌的海面上,黄色的“深蓝2号”网箱巍然不动。这个高71.5米、直径70米、全潜状态设计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的“巨无霸”,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。搭载自动投喂系统、水下成像系统等多种智慧化养殖设备,可实现深远海无人养殖功能。
图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内三文鱼收获场景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
到达网箱后,王立宾和队友整理好装备,随即消失在水中。现场总调度胡宇泽一边指挥王立宾的潜水队做好水下布网,一边用对讲机协调网箱各岗位人员互相配合。
此时,海风已经达到六七级,海面上泛起了白浪,浪高接近2米。凛冽的寒风把胡宇泽的脸上刮出片片红印,他时不时用冻僵的手捂捂脸,抵挡一下刺骨的寒风。
图为工船上的工人正在拼接吸鱼管,准备收鱼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
10时20分左右,随着工船上的吸鱼管伸到网箱指定位置,工船的吸鱼泵开始工作,三文鱼收获正式开始。
机器轰鸣声中,一群群三文鱼被吸上工船,经过鱼水分离器,被输送到作业间进行相关处理工序,然后工人将其放置到早已放满冰块的保温箱里,准备连夜送回陆地进行加工、销售。
从开始吸鱼,到40多条三文鱼装满第一箱,只用了约20分钟。
几十分钟后,工船甲板上已经有数十个保温箱装满了三文鱼。顾祺焕告诉记者,这些刚刚收获的三文鱼平均每条三四公斤,总共收获约5000尾,最快30多个小时就可以送达国内主要城市。
图为刚刚收获的三文鱼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
“这批三文鱼是2024年6月移到网箱来养殖的。黄海冷水团水质好,养殖的三文鱼新鲜度更高,这是我们的优势。”顾祺焕说。
借助“深蓝2号”等一批更智能、更安全、更高效的海洋养殖装备设施,践行大食物观、向海洋要蛋白质的步伐正从近海逐步向深远海迈进。源源不断的海洋优质蛋白不仅满足了国人日常消费“吃饱”的需求,更成为民众美好生活“吃好”的需要。
据顾祺焕介绍,为深入开发海洋优质蛋白质,财金万泽丰公司主导,完成了三文鱼鱼卵孵化、苗种培育、成品鱼网箱养殖等技术探索,并在育种育苗、疫苗饲料、养殖装备、海上养殖、加工冷链、贸易销售等方面初步打通了全产业链。
此外,该公司还将三文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开发出“国潮”三文鱼菜系,如徽菜三文鱼、鲁菜三文鱼、三文鱼水饺等“新中式”吃法,受到消费者喜爱。
中午12时,海风海浪更大了。在狂风中,海上的勇士们已开始第二次下网收鱼……